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CHINA CENTER OF INDUSTRIAL CULTURE COLLECTION
新闻动态
2023年11月03日|研究动态
中国微生物学会丨细菌和古菌分类鉴定的实用指南

细菌和古菌是功能多样性丰富的重要生物类群,在地球生物圈的进化、发展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在生物技术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它们也曾导致人类历史上数次大规模流行病的暴发。细菌分类学是我们认识细菌和利用其功能的基础,通过研究细菌的物种多样性、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为细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改造控制和保护提供预测依据。传统的细菌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细菌的表型特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我们可以在分子水平研究和比较细菌的遗传物质乃至基因组特征,探讨细菌的进化、系统发育,以及物种鉴定。    

      近年来,细菌系统学和鉴定方法领域发展迅速,大量新的分类单元被发现、描述、命名,研究人员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提出了新的细菌分类系统。《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东秀珠等,2001)中所列内容已不敷使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东秀珠研究员便组织细菌和古菌分类研究领域的专家编撰《常见细菌与古菌系统分类鉴定手册》,以期将细菌和古菌分类的最新进展介绍给细菌和古菌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并为细菌和古菌的教学、科研及应用开发提供实用性指导。该书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640.png

本书作者简介

主要编著者    东秀珠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ICSP Sub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Methanogenic Archaea委员、《微生物学报》副主编、ISME J和Biology编委。曾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秘书长。从事厌氧古菌和细菌生理学研究。报道了首个古菌的群感效应系统、RNA伴侣蛋白及古菌转录终止因子及其真核样转录终止机制;发现二甲基砷产甲烷的新途径;发现水孔蛋白促进H2O2和O2的跨膜转运及其链球菌致病性。

主要编著者    周宇光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第一、二、三届副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微生物多样性、系统分类学和微生物资源管理研究,描述发表100余个细菌、古菌的新物种,参与编写《微生物菌种资源描述规范》(副主编)、《微生物菌种资源收集整理保藏技术规程》(副主编)、《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现状与保护》、《自然科技资源共享政策法规研究》、《中国生物种质资源科学报告》等多部专著。

主要编著者    朱红惠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广东省微生物学会理事长、国家微生物种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主任、国家农业专利与模式微生物种质资源库主任,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长期致力于微生物菌种资源的分离鉴定、保护和创新利用研究,发现新分类单位122个,其中新科2个、新属11个。获得省部级一等奖等7项奖励,研究成果“农业微生物资源高效利用及产业化”入选了“十三五”广东省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分为两篇:第一篇主要介绍了伯杰氏细菌分类系统、常见细菌和古菌的系统发育地位、属的描述、种的鉴别特征等;第二篇主要介绍了细菌和古菌的鉴定技术方法,包括常用的基本鉴定方法、细胞组成的化学分析技术、核酸分子技术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以及自动化鉴定系统和菌种保藏方法。

读者对象

本书可供从事微生物学研究的科技人员、综合性大学生物系和农林医学院校师生,以及医药、食品、化工、环保、微生物分析检测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阅读、使用。

640 (1).jpg

640 (3).jpg

倾情预售,限时优惠(七五折)!

截至10月30日!

本文依据东秀珠等编著的《常见细菌与古菌系统分类鉴定手册》撰写而成。

如您对该书有出版方面的疑问或建议,可与责任编辑陈新(邮箱chenxin@mail.sciencep.com,电话010-64002234)联系。


(转载自:中国微生物学会)


  • 友情链接
  • 友情链接2
  • 友情链接3
  • 友情链接5
  • 友情链接6
  • 友情链接7